经济现象直击:又掀起一轮货币量化宽松的浪潮

经济现象直击:又掀起一轮货币量化宽松的浪潮

央妈给出了一个有力的组合拳。

降准、降准、降准,说来就来。

疫情之下,部分人可以延后房贷;百城房贷利率自主下调,20到60个基点不等;小微企业贷款再贴现,展期或续贷,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例。

这一串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及时雨。

经济现象直击:又掀起一轮货币量化宽松的浪潮

房地产或许得救了

为什么说是或许?

因为房地产是真的走到了头,年初的数据没一个好的,不用再重复引证了。现在已经四月份,又是疫情之中,一个销售旺季很快结束了,如果再不力挽颓势,过了六月份,年内将无力回天。

所有的人都在痛骂房地产,因为它把老百姓的活钱都凝固在钢筋水泥里了,现在物价一上涨,就业也受到冲击,这就不是一个穷与富的问题,而是恐慌。

但是,真有很多人希望它暴跌吗?刚需希望,其它人多半还盼着它大涨,因为绝大多数居民都拥有房产,有些家庭甚至不止一套。最近,有一个搞笑和说法,说的是在网上写东西,一定要写骂人的东西,因为大家心情都不好;但是,不能逮什么骂什么,一定要骂的安全,那又有影响力又骂的最安全的莫过于:国足、股市和楼市了。

骂归骂,从经济的大局着眼,房地产这个夜壶一下还真丢不掉,需求不足,供给抽疯,去追本溯源也意义不大了,只能用时间换空间,通过统一大市场的计划之手长期去消解这个巨大的泡沫。不能出现断崖,出现断崖就是经济危机。所以,利好房地产的政策堆成了山,一百多个城市,全面性的利率自主下调,也算是与需求端让利了,可见其决心之坚定。

那为什么还说房地产回暖是或许呢?

因为房地产上涨的逻辑是什么,下跌的逻辑也就是什么,上涨逻辑不归位,什么利好也没用。此夜壶已今非昔比,不是当年的夜壶了。房地产真正上涨的逻辑是什么,是金融属性,它超越了供求与成本的边际;正如一只垃圾股,也许没什么成长性,但资金的力量强力推高,涨疯了,这就是金融属性。

金融属性就是房地产还能不能上涨的逻辑。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要让销量上来,已经不是需求端降息就能解决的事情了,一共就那么点需求。除非调动起更大的资金市场,那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金融属性,让买的人能赚钱,哪怕它是一只垃圾股,何况房子也具有商品性情,而且与资金不同,它也是资产。这也就是说在通胀的前提下,房子至少能发挥出保值的功能,甚至可以增值,这样也不用限跌了,销售自然会上来,但是,这就等于是用货币泡沫对冲楼市泡沫。

经济现象直击:又掀起一轮货币量化宽松的浪潮

小微企业的命门不是延期贷款

小微企业的宿命,我在前面的发文中已经说过,不在贷款的力度有多大。

决定小微企业命运的是拖欠款,特别是地方与头部企业的拖欠。再贷款再贴现,展期或续贷,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例。这都是救急的大好政策,给了小微企业一个深呼吸的机会,但是,如果不解决巨大的三角债,不解决长期的拖欠款的老问题,商业信用每况愈下,小微企业还是会沉没,小微企业是个大众企业,与民生直接相关,如果小微企业沉没了,经济无论如何也好不了。

贷款中的问题太多了,做企业的人很清楚,银行向上汇报,会说给了小微企业多么巨大的支持,利率也降低。其实,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始终有两张皮,一是里子,一是面子。

我认识一位企业家,穿了一身白西装,一双白皮鞋,不知道的以为是个港客,其实,里面是一双破袜子,这里子与面子实在相去甚远。企业向税局报税,工资也是内外账,姚洋说个税起征点不能再提高了,因为从统计学的数据看,五千元工薪已经是小众中的小众了,提高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对企业的不了解,不了解这里子与面子的两张皮,个税起征点必须提高,真要把两张皮扒开,就会知道五千元不是小众了。

这些年也一直在降税,为什么企业还是很辛苦?

因为在增值税推行之后,由于里子与面子的差异,从企业的角度说,税在面子上是减了,在里子上却又大大增加了,当然,要讲正确政治,一定要严格守法,一个子也不能少;要讲生存,则是原来的地方税收平衡被打破了,小微企业命运堪忧。

贷款的局也是一样,也有一个里子与面子的问题,形式上支持的力度很大,统计部门一统计数据也很靓丽,实际上呢?实际上很多小微企业根本跨不进银行的正门,你今天申请贷款不通过,门槛太高,第二天就会有一个班组的中介打电话,上浮了5—10个百分比,钱还是那个银行的钱,终于贷上了。但是,财务成本也大大提高,高到超过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所以,小微企业还是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不过是用透支了预期利润去续命,永恒的时间之钟还是在计算你离终点还有多远。

小微企业贷款的问题,值得通过统一大市场的框架,对金融中介进行清理,这完全是金融上的一个盲肠,可有也可以没有。现在,金融中介遍布各地方,这些问题不重新规范,好政策到了下面也被层层吞噬了。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代价

再好的政策也会有代价,个人认为,年内有两个最好的好政策,一个是统一大市场,中国的最现实的经济问题,没有统一大市场的国家计划框架,根本解决不了。统一大市场解读的很多,很灿烂,我却觉得是基础性的,是收缩性经济政策的必然延续,首先是收,把拳头收起来,合为一击,是在积聚力量。

另一个好政策就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这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一直很谨慎,现在的确到了必须祭出这把利剑的时候了,疫情下的民生要支持,小微企业也要支持,自古华山一条路,现在的经济环境,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也是不二选择。

那么,它的代价会是什么?

是通胀,可以说是以货币泡沫对冲楼市泡沫,以及整个需求端严重不足所引起的供应端的泡沫。在丙二而一的选择中,或者,容忍大批倒闭,承受就业的压力,或者扩大需求端。

扩大需求端凭什么?是企业赚钱了,还是国家税收收入形势一片大好,又提高了两位数呢?如果都不是,那就是对冲。

物价会上涨,房价稳中有涨,这就是代价。但是,会换取所有的预期目标。

经济现象直击:又掀起一轮货币量化宽松的浪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 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sjilidatousu@homevips.uu.me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fsjilida.com/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