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励嗒│粒粒橙传媒(粒粒皆辛苦是哪一首诗)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上有父母要牵挂,下有幼子要照看,但从3月8日以来,本可以天天下班回家的他们近半个月却一直坚守在交院威海校区的校园里,他们就是疫情防控期间师生舌尖上的“守护人”——学校后勤食堂工作者!
千方百计“找”货源
全力以赴“保”供应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城市静止、校园封闭,考验最大的就是餐饮供应。静止情况下,米面粮油、蔬菜肉蛋供应渠道减少,道路运输困难,批发市场时开时停,供应时间不定,只能时刻关注信息。稍不注意,就可能错过机会;稍一犹豫,几十筐蔬菜就可能被别人定走,“找”真实地形容了疫情初期食堂采购物资的状态。在等的同时,校区向驻地指挥部汇报情况,及时办理了保供运输通行证,保证了物流不间断,并主动联系供货充足的配送企业,多个供货渠道,稳住了食堂的货源供应。
看得见的盘中丰盛
看不见的粒粒辛苦
凌晨2:00。春寒料峭,同学们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星光点点,万籁俱寂,送货车缓缓驶入校门。30多名员工已经等待多时,三吨多的货物,卸货、消杀、搬运、理货……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的“拉力赛”在食堂门口悄然上演。疫情之下,这些工作经常都是在深夜完成。
学校严把进货渠道,货物进到后厨前要经过两到三次消杀,进到后厨还要分类、整理。要忙上两个多小时,这个班的师傅们才能休息,衣服也来不及脱便倒头睡去,有的为了能多休息一会,甚至只是倒在沙发上小憩。
凌晨4:00。负责备餐的师傅们到岗,和面、淘米、摘菜、煮粥、烙饼……备餐间的温度升起来了。一粥一饭香气氤氲,热气腾腾的鸡蛋饼、香甜可口的薏米粥、甜白诱人的大馒头,温暖着学校每一位师生的胃。一句“谢谢”,便是对他们忙碌的一天最好的慰藉。
晚上9:00。餐厅里的灯渐次熄灭了,就餐的学生又加满了“能量”,离开了“加油站”。后厨里,灶台、油烟机要洗擦,餐具、架车要归整,冰柜和货架要整理,地面要保持洁净,闹了“罢工”的设备还要维修,明早的食材还要备下,下半夜还要再来两车货……
晚上10:00。安排好了所有的事情,终于,喧嚣了一天的食堂安静了下来。
疫情来得突然,很多员工被静止在家,学校食堂98名员工现在只有62人在岗。人手不足,因封闭导致的工作量更大,师傅们一人要身兼多职。没有抱怨,他们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岗位。师傅们说:“我们不能饿着孩子啊,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不上饭菜。”
时刻牵挂家人
但这也是特殊的陪伴
一天的忙碌后,最让食堂师傅们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老人、孩子。老人年事高,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订餐送药?能不能用好家里的现代化电器?孩子还小,正在上幼儿园,能不能照顾好自己?有没有认真学习?牵挂、关心,只能通过电话、视频,隔空不缺爱。在这里坚守岗位,也是对家人的特殊陪伴。
只因为我们需要,他们选择放下家庭;只因为身上的责任,他们毫无怨言留了下来。“你在家要乖,多听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食堂的一位阿姨忙完工作,给家里打电话时这样嘱咐到。
跨越黎明前的黑暗
让我们彼此温暖
除了工作上的压力,学校紧急封闭食堂员工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日常生活。他们当中有的甚至都没来得及准备多余可供换洗的衣物。热心的同学们为叔叔阿姨及时送去了干净的衣物、可供疗伤的膏药;食堂为他们办理了免费洗澡卡,提供了口罩、水果等一些生活用品。接过这些东西,师傅们开心的像个孩子。食堂的一位叔叔在品尝水果时感叹道:“这个水果真甜啊!”
食堂工作人员不够,我们怎么办?“赶潮人”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站了出来,上灶炒菜我们干不了,上案切菜老师怕我们受伤,那我们就“承包”餐厅的收餐和卫生;校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站了出来,我们可以维持秩序、提醒大家做好防护、有序就餐。
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校区学生和食堂工作人员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疫保卫线。
(综合山东交通学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 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sjilidatousu@homevips.uu.me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fsjilida.com/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