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励嗒│里外贷最新消息进展(里外贷最新消息)

回想起我当村长那段时光,总觉得自己白活了一回似的,怎么说呢,我们村历来都是上等水平的村,在大集体时我们的分值就比邻村高出一元来钱,产量一亩地也至少高出五六十斤,村里信用社就有十几万的存款。

那时我从小就牢记老辈们常说的话:

“庄稼是支花,全靠粪当家一一,

种地不上粪,那就是瞎糊混一一!“

所以村里专门组成了一个积肥小组,主要由上了岁数的,跟大帮干活吃力的这些人干这个活儿,一年四季不闲着,粪足就能保持住土地的肥力。就那同样的一堆粮食,别的村的就没有我们村的重,送公粮时一上泵就看出上下来啦。

除了种好地,各家各户根据自己的擅长养猪,养鸡养鸭养大鹅,养牛养羊,增加家庭收入。

县食品公司每年两次来收购,家家的钱包里还是很鼓的,在信用社多多少少都有些有存款,邻村都羡慕我们村的村民住在了福窝窝里。

每年要过年前一个月一伙大秧歌队,一伙小剧团就开始排练,从初一到初五,白天扭秧歌,晚上看小剧团演出,初六正式出工干活了,主要农活就是倒粪,往地里送粪。到正月十五放一天假,白天扭秧歌,晚上看小剧团演出,有时请县电影队来放电影,群众的日子就这样四平八稳地过着。

自从县里换了一个新领导,打破了我们这四平八稳地生活节奏,都按照他提出的:“户户有项目,村村有企业"的口号行动起来。提出全县要实现“两个百万"的大目标:

一百万头猪,一百万头牛。

随后再进行猪牛的深加工,县里从这深加工做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提升县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我这个人是一个传统的脑袋,总觉得咱庄户人家种好地,多打粮,一能支援国家,二能让大家吃饱饭,再搞点多种经营庭院经济,年年有些额外收入,让老百姓平平稳稳地过日子不挺好的吗一一?

人家批评说我这种思想是封建保守的小农思想,不适应当今潮流,顺者昌,逆者亡,不干就换人。

不过要按照县里这样蓝图实现了的话,经济还真的上了一个大台阶!

我一想那就按上边指示干呗,咱也不缺胳膊少腿的谁怕谁呀!

我们村往上报的是:

各家各户上项目就是,无论选择养猪还是养牛,平均每户至少完成10头以上;

村里建百头猪舍和百头牛舍,猪年出栏实现500头,牛300头。

上报后批复可行-

建猪舍和牛舍得需要钱啊,我和会计商量不动村里的老本,去信用贷款。到信用社交上贷款申请,信用社说你们村里有存款,不符合贷款条件,不给贷,等村里存款用完了不够才可以申请贷款。

猪舍和牛舍都建完了,村里的存款基本上要花光了。

买牛买猪的本钱只好到银行申请贷款,还好,申请报告一递上去还真给贷了。

用贷款把猪和牛买回来了,这饲料钱又不够了,饲料钱有了,养猪养牛得用饲养员,饲养员的工资又出现了缺口,这么一折腾里外里贷了近20来万。

猪四个月出栏啦,县里深加工企业还没影哪,这猪可卖给谁呀,一时犯了难,找县里县里也没有销路,多亏村子里在北京有人,帮忙联系生猪收购专业户把第一批猪算是拉走了,会计一核算,这养猪不但没看到利润,每头猪赔了二十来元。

再说这牛,一时半会儿出不了栏,出不了栏卖不上钱,可这牛得天天吃,天天喝,每月开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对付,对付一天算一天吧,对不下去再想撤吧。

终于有一天对付不下去了,出兑给了个人,可贷款还得先由村里背着,不然人家就不接手,只好答应了人家接手的条件。

头脑一热整出这二十多万的大窟窿。

新任村长和我说:“老村长你就别自责了,还有整好几十万大窟窿的那一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 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sjilidatousu@homevips.uu.me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fsjilida.com/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