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励嗒│开滦集团董事长(开滦总医院)

我收藏了许多开滦各矿发给职工的搪瓷缸。它们的颜色呈白色或黄色,样式各异,但有个共同点:上面烧制了鲜红的字,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劳动竞赛奖励和纪念日礼品等。从发放的时间上看,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各矿发给职工的奖品或纪念品。
后来,这些搪瓷缸,被收藏爱好者称为“企业加字搪瓷缸”。
我之所以收藏开滦加字搪瓷缸,是因为搪瓷缸上的激励词语和纪念日。在开滦职工心目中,它们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生活用具,也是人生不同阶段的“功劳簿”,是肯定获得者的奉献价值的纪念品。它们带来的荣耀,除职工本人享有外,甚至延伸到家庭和亲友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曾荣获印有“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字样的一只带盖加字搪瓷缸,这只搪瓷缸后来被朋友留作纪念品,至今依然珍藏完好。
我退休之前,在开滦工作43年,无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矿井下艰苦劳作,还是后来在机关从事政工工作,都深爱这家有着1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对开滦加字搪瓷缸自然是倍加珍爱。
我收藏最早的一个搪瓷缸,是一只浅黄底色的2号搪瓷缸,一面印有红色字体“参加我国第一个水力化矿井建设纪念”,下面是矿工井下水力化采煤作业的场景;另一面是“开滦唐家庄矿1958.7.31”字样。这只搪瓷缸记录了1957年我国开始在开滦唐家庄矿试用水采,1958年7月31日建成水采生产系统的过程。
水力采煤法用高压水射流进行落煤运煤,简称水采。工人无需进入工作面,从而发展了柱式采煤法的优点,消除了工作面支护、顶板管理和装运作业工序,使采煤作业工序简化。同时,水力运输、提升可使矿井作业实现集中化,简化矿井生产环节。以后,这项技术逐步在开滦和全国许多煤矿推广。
我收藏的加字搪瓷制品中,“林西矿1980年安全生产最好年纪念”搪瓷缸和“情系矿山”搪瓷盆,都是我三哥李运山留下的遗物。
1973年,三哥到林西矿参加工作时,还不足19岁,正值开滦“四五”翻番时期。他由于身强体壮,肯于吃苦,被选入“王焕明青年突击队”当采支工,这个青年突击队曾获评“全国煤炭战线十面红旗”。三哥上班后经常连班加点,在井下长期辛苦劳作。三哥50岁后身体每况愈下,没能熬到55岁便去世了。睹物思人,三哥虽然不在了,但他热爱煤矿、奉献开滦的精神,就像搪瓷缸上的鲜红字迹一般,永不磨灭。
赵各庄矿党委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三周年纪念”搪瓷茶缸,曾捧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被誉为“矿山铁汉”的赵各庄矿职工侯占友的手里。老劳模头戴安全帽、满面煤尘笑呵呵喝水的画面,被摄影师拍下,发表在刊物上并在开滦摄影展览上展出,照片向人们展现着这位党员、老模范“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的奉献精神。此外,我还收藏了“赵各庄矿安全生产”搪瓷缸,记录了这个矿的安全生产业绩。
如今,企业职工的奖品多被奖金所替代,即使发一些生活用品,也很少印有纪念的文字了。搪瓷缸也变成了不锈钢杯、紫砂杯等产品。
我时常捧着那些有着特殊意义的搪瓷缸思忖:矿工们喝下去的是水,流出来的是汗;喝下去的水可以计量,流出来的汗难以数清。小小的搪瓷缸,诠释着职工为企业的付出、对集体的热爱,记录着职工助力企业发展的历史。
来源:开滦日报
文:李运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 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fsjilidatousu@homevips.uu.me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fsjilida.com/2958.html